二维码支付市场

文章来源: 维码器 作者:广州扬盛科技 2017-05-05


1、目前二维码支付使用场景如何?

  微信/支付宝做支付,不是为了做支付。

支付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支付,将以往线下的支付线上化。只有切到交易中,才能分享其中的价值,这是他们要做的事。

其实产生交易的环节不多,不信你看看自己银行流水:商品买卖、服务买卖、支付收款、汇款转账、投资、捐赠。这些环节的竞争核心是什么?在以往的时代,谁能把产品做好,谁就能吸引用户。而放到今天来看,一家有,家家抄,技术实力相似,设计能力无差。对于每一项需求,BAT基本上都能做出很不错的产品,战场早已不是产品的环节了。

米聊、来往、易信产品做得比初期的微信差多少?输在了用户量上;拍拍、ebay比淘宝差多少?输在了运营上,阿里用了10年慢慢培育成熟。今天,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说实在的,有点迟了。就定制个行业标准,就真的能赶超线上支付吗?未必!互联网时代已经从做产品的比拼走到了关注度的比拼上。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线上支付包括微信和支付宝,如何从线下走到线上,布局二维码支付应用场景。

微信/支付宝在线支付正在替代现金交易及刷卡交易,这个市场巨大,而且目前所占的份额很小,增长空间巨大。支付的盈利手段很直接:抽成的手续费、用户现金沉淀、商家分成等等。


第一点,微信/支付宝支付有充足的用户量

微信活跃用户8个亿,支付宝活跃用户4个亿,绑定信用卡用户总体超过4个亿;67.2%用户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六成用户的微信流量占到总流量的41%;而用微信/支付宝的年轻人多,18-35岁的中青年为消费的主要用户群体,所占比例86.2%;

第二点,更多交易场景

如今移动支付的价值已经无需累述,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在大力接入各线下品牌、商家,大力拓展o2o使用范围。那么针对移动支付、o2o,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使用场景了?

现在在很多小区、超市、小店、看到的扫一扫,电视台的各种二维码求扫,基本上都是求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因为用户量巨大,而造成了这些第三方在运营和推广上更有活力,反过来,因为第三方更有活力,又会推动它们在线下收款时采用扫码支付。

在过去两年多,支付宝钱包宣布已经与商超巨头华润万家、家乐福达成合作(华润万家旗下的包括华润万家、华润苏果、欢乐颂、Ole’、blt等多个商超品牌)。而微信支付与家乐福中国正式达成全面合作,家乐福全国237家门店将陆续接入微信支付。广州、深圳的12家门店将在5月上旬首批接入微信支付,第二批包括北京、上海、沈阳、成都、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在5月下旬逐步上线,同时有更多城市正加速推进中,已实现覆盖家乐福全国门店。现在的微信/支付宝,正从一个社交通讯类“应用”,变为一个涵盖衣食住行的“系统”。

我们平时出门需要带手机银行卡现金钥匙,

在今天,我们出门,只需要带手机就够了。

去商场买衣服,买完结账,只要出示自己的付款码,扫码支付

去超市买东西,买完结账,只要出示自己的付款码,扫码支付(生活服务)

小区物业,水费电费,扫码支付, (住)

去饭店点菜,菜单附有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食)

去上班打车,滴滴打车,扫码支付(行)

经过2014年至今,微信/支付宝开展的线下支付推广已经很成熟,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

第三点,高频切低频

这个几乎是最好理解的了,高频意味着你的app会一直被打开,推广方面更有优势。1.转账。2.aa聚餐收款。3.滴滴打车。4.消费付款。结合应用场景,微信/支付宝已经成功培养了手机移动端支付习惯。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基于数据征信(社交数据、行为数据和一整套信用体系)建立起了相关创新的金融产品,两家公司会在各自的领域都绽放异彩。做个简单的类比,微信/支付宝就像原来的现金支付,因为几乎人人都接受。而银联支付就相当于刷卡,对方要有一定意愿甚至带上信用卡才能使用。你觉得哪个普及率高?


 2、为什么二维码支付可以弯道超车?

一、我们来回顾一下二维码发展历程:

1)支付宝开启支付起步早,后来腾讯凭借微信的力量以及微信红包的流行,微信绑定信用卡用户人群增加。
2)2014年的微信红包非常之成功,将微信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了数个量级。
3)2014年底阿里巴巴上市后,金钱爆棚搞了个超市支付宝支付直接返现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大爷大妈,确实瞬间起到效果。
4)2015年4-5月,两大支付平台在线下商超及餐饮发力,两家的使用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5)微信/支付宝携全国服务商大力发展线下支付,推出春雨计划,星火计划,大力补贴市场交易手续费,红包推送,随机立减,折上折优惠,刺激大量消费者使用扫码付款代替现金和刷卡。

二、移动支付对用户的价值

为什么大家会愿意使用移动支付?

一是硬件基础,大家都有了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的速率也越来越快,这是基础。二是省时省事,省去找零的麻烦,省掉等的士的时间,省掉电影院排队的时间。三是省钱,在外面吃饭团购真的要省很多。看电影也是,原价80,团购就二三十,这个诱惑没人能抵挡。

我们为什么喜欢用手机线下支付?

还记得以前看过苹果当年好好的做着MP3,为什么要转做手机的原因。其中一个,是感觉手机上会集成MP3功能,对他们的产品有取代性。而另一个,就是人在出门的时候一定会带三个东西:手机、钱包、钥匙。只要抓住了一个,就意味着胜利。在不久的将来,肯定将会完全的集成为一个电子终端。而钱包的功能,就是我要说的线下支付。

当前社会环境面临巨大变革,人们有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的转换需求,因为电子货币比实物货币的优势要多得多。

1、携带方便。不需要钱包、现金等占用额外的空间;
2、使用简单。只需要几步操作,就能实现复杂的交易;
3、不存在找零和需要破钱的问题;
4、不存在破旧损坏和卫生问题。

今天出门购物,基本上都会扫码付款,一是避免携带大量现金;二是花别人的钱肯定比花自己的爽,虽然是要还的。而且很多信用卡还款不仅提供免息还款周期,还有各种礼物,积分等好处。

以前,你的消费行为是零散的。即使是刷卡,你所看到的也只是什么时间花了多少钱而已。但移动支付却可以将你你的消费行为汇总并数字化,让你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各种消费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还可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增至服务。例如,理财。

应用开发商只需要完善各种消费分类和算法,应用就能自动将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汇总、计算和分类,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操作输出界面,生成各种消费类图表,包括餐饮、旅游、电器、休闲等各种消费金额、占比等。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操作对具体时间段内的消费形成清晰的认知,进而结合实际对消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换句话说,通过移动支付,人人都可以理财了。

甚至,未来,基于这些数据,开发商可以将专业的金融知识整合进应用并完善算法,应用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各种消费数据给出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而帮助用户更好规划自己的资金。任何人,任何收入,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得到适合他们的理财分析,而如此个性化的服务却几乎是零成本!这是传统的金融理财难以想象的。而且,这也才是真正的“每增加一个用户,成本的增加却微乎其微”的互联网思维。而且,一旦用户选择了一款支付应用并形成支付习惯,则只要开发商能够持续提供良好的服务,用户迁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其所有财物状况都汇集在了这里。

目前,移动支付还在培养用户,培养市场阶段。通过让利用户、给用户直接好处让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行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这也是为何银行推广的二维码支付补贴金额超过微信/支付宝几十倍,却效果甚微的原因。要让用户真正“粘”上你的应用并长期使用,需要应用背后为用户带来的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3、二维码支付的未来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钱与钱之间的关系吗?是人与钱的关系吗?其实,所有的交易来往,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才能保持持续的金融交易。而二维码支付,就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移动支付未来对用户的最大价值是将个人消费行为数字化,并将整合后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支付宝服务小微企业和传统线上卖家,这是支付宝的金融基因,支付宝的金融专业性比较强。微信支付则是根本上应用于生活场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粘连性比较强,而且会在移动端线下支付场景中慢慢蚕食更多线下现金和刷卡的市场份额,最终形成一个线上线下动态互补的平衡!

未来,二维码支付的胜利,必然是用户忠诚度的胜利,或者说,是支付应用场景的取胜。

1、用户“爽”和小伙伴"爽"。用户"爽"关键是产品体验做到极致,抓住用户的痛点让用户爽并形成依赖性,这点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很认同,拿刷卡来做对比,扫码支付一扫即付款的体验是很爽的,无论从交互、UI、流畅度、时延等都很不错,但刷卡需要输入数字密码的时候,信息泄露,卡被复制调换等安全性完全不足。

小伙伴“爽”是什么意思呢?移动支付(往大去说是移动电商)这个行业是立体的,其中交织着各种点、线、场,无论是商家、银联、用户这些点,还是服务提供方例如支付平台、营销推广商,还是管道方例如运营商、网络服务提供商,还是支付终端厂家例如终端设备商、芯片商等,都是这个移动支付生态圈的“小伙伴”。扫码支付除了要让“用户爽”外,还要让“小伙伴爽”。这点是很关键的,小伙伴爽了,小伙伴们就会喜欢和扫码支付厂商合作,整个生态圈就围绕着扫码支付来转。具体怎么让“小伙伴爽”,高大上来讲就是开放共赢,互惠互利,实际点讲就是“钱散人聚”,并做好便捷高效的行业解决方案。

2、安全口碑。一个支付产品(带有金融属性的产品),如果落下一个“不安全”的印象,就完全毁了。连大妈大爷都觉得手机支付安全不靠谱,如果这时候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口碑,是很难大规模的发展用户的。如何做到安全口碑呢,个人有三个想法:

1)安全显性。什么是安全显性呢,就是要让安全的概念在产品的每个细节中展现,比如使用一些带有安全概念的标识,在交互中的关键流程提示用户注意支付安全,如密码定期重置、绑定银行卡注意事项等,并在产品设计和推广过程中就要强推“安全显性”。

2)安全合规。这个又叫表面功夫,具体就是产品的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达到业界标准,取得业界的一系列安全认证,不管是银行直连清算,还是第三方安全资质,越多越好,每次取得安全认证,要大肆宣传一番,说明这个产品满足了安全合规性。

3)安全防护。这个又叫内功,就是这个产品真实的抗攻击的安全能力。如果做好安全防护,就要从产品的开发流程和生命周期讲起。一个产品的诞生到死亡,必定经历概念、原型、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等过程,安全能力要嵌入到这些流程当中,比如概念阶段就要引入安全需求,输出安全需求列表,设计阶段要对这些安全需求进行安全设计,输出安全设计文档,开发阶段要进行安全开发,遵循安全编码规范,测试阶段要进行多轮的安全测试(安全评估、渗透测试),发布前要经过外部第三方的渗透测试,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整改才最终上线,上线后还要进行安全运营等等。总的一句,就是安全能力要嵌入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去。